5月25日下午14点30分,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2020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线上集中会诊暨总结交流会。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副司长张文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出席了本次会议。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线上点评。会议由教育部思政司宣教处处长陈郭华主持,各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各高校学(研)工部、心理中心负责同志,心理咨询教师在各地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参加了本次线上研讨。我校学生处处长余婷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陈录生教授携心理中心全体专兼职教师、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站长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在案例分享和专家点评环节,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昌大学分别从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困惑、亲友病故学生心理应激和家庭矛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方面分享典型个案,三位心理学专家细致梳理案例信息,从专业心理咨询角度进行点评,指导疫情期间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交流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海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心理热线和网络服务、心理援助平台、构建高效“心理育人”治理体系和返校复学期间师生心理防护工作的主要做法进行了经验分享。
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发表总结讲话。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高校心理战线的广大同仁通过开通心理热线,搭建援助平台,进行专业辅导,为加强这一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部党组的充分肯定和同学们的充分认可。他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指出,未来工作要找准症结,了解情况,对症下药,有效疏导,尽快通过预判、预演、预警来帮助学生抓紧适应变化,回归校园;注重精细精准,只有把心理工作真正做到人的心里去,才能因势利导,化害为利,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疏导;从人员集结、资源整合和立足校园方面,不断提高心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应针对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需要,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活动体系;要充分发挥机制平台作用,借助各种培训平台,对心理咨询教师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指导,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主动对接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为稳定社会心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播放了由中国大学生在线制作的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的活动成果展示视频。
张晶晶供稿